* 新闻详情- */>
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舞蹈表演(专业代码140900)
二、入学要求
小学应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修业年限
六年制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各大高校(艺术类本科)、文艺团体、文化馆站,培养从事中国舞表演等文化艺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
对应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 | 专业(技能)方向 |
舞蹈演员 | 舞蹈演员 | 中国舞表演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自由贸易区贸易港的人才需求情况,舞蹈专业作为台湾宾果中职教育的重点专业之一,本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工作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学生接受高层次艺术教育奠定扎实的文化和专业基础。具备中国舞表演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掌握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舞蹈表演产业、台湾宾果、管理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热爱生活,热爱舞蹈事业,树立毕生从艺的职业理想。
2、具有刻苦学习、顽强训练、团队协作的精神。
3、了解地域和民族风情,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4、养成细于观察、勤于思索、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5、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自觉坚持为人民台湾宾果、为社会主义台湾宾果。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
2、具备身体控制、跳转翻等各项舞蹈基本技能。
3、具备运用肢体表现舞蹈语汇,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
4、具备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舞蹈鉴赏能力。
5、具备初步的舞蹈辅导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能力。
6、具备初步的舞蹈编排能力。
中国舞表演专业(技能)方向
1、具备较扎实的中国舞表演基本能力。
2、具备较好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能力。
3、具备毯子功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
4、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风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程,前3年为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及要求参照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有关规定,学生应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后3年为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连贯进行,统一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政治 |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396 |
2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及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 | 792 |
3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专业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 792 |
4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实际,注意培养学生与本专业相关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应用能力。 | 792 |
5 | 历史 | 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324 |
6 | 地理 | 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专业特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 | 180 |
7 | 职业道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专业特点,使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 36 |
8 | 计算机基础应用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 36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基训 | 中国古典舞基训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扎实的舞蹈基本技能、技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中国舞蹈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 | 1980 |
2 | 剧目 | 本课程主要学习舞蹈表演元素、表演小品、经典舞蹈剧目、舞剧片断等内容,使学生具备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的基本能力,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 648 |
3 | 乐理 | 本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融入舞蹈专业的学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音乐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欣赏水平。 | 144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民族民间舞 | 本课程是中国舞表演方向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族等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及特点。 | 648 |
2 | 毯子功 | 本课程是中国舞表演方向的一门基础能力课程。通过训练,使学生全面提高速度、灵敏度、力度、软度、幅度及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毯子功基本技术技巧。 | 468 |
(3)专业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化妆基础课 |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有一定的化妆基础知识和技巧,课程内容1化妆史;2化妆美学;3矫正化妆;4生活化妆;5晚宴化妆。 | 36 |
2 | 形象礼仪课 | 本课程围绕礼仪的基本概念、个人行为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和职场礼仪。从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维度,进行相关礼仪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 1、追根溯源;2、规范举止;3、尊重他人,融洽人际关系;4、文雅大方,做好职场新人。 | 36 |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指学校依据《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台湾宾果。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强化过程管理,将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到舞蹈表演相关单位对应岗位进行综合性实训实习,是学生就业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舞蹈表演行业一线创作、演出和人文环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初步具备舞蹈表演的职业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程结构
(二)教学时间安排
(1)基本要求
教学时间安排如下: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顶岗实习按一学期安排。6年总学时为8388学时。
公共基础课程共3348学时,占总学时的40%;专业技能课程为5040学时,占总学时的60%。其中顶岗实习为1学期。
(2)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 | 序 | 课程代 码 | 课 | 总 | 每学年每学期每周的分配 | 备注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第五学年 | 第六学年 |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一学期 | 二学期 | |||||||
每 周 学 时 表 | ||||||||||||||||||
公 | 必 | 1 | WH118 | 政治 | 396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
2 | WH112 | 语文 | 792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3 | WH114 | 数学 | 792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4 | WH115 | 英语 | 792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5 | WH119 | 历史 | 324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
6 | WH120 | 地理 | 180 | 2 | 2 | 2 | 2 | 2 | ||||||||||
选修课 | 1 | WH123 | 职业道德 | 36 | 2 | |||||||||||||
2 | WH111 | 计算机基础应用 | 36 | 2 | ||||||||||||||
公共课小计 | 3348 | 18 | 18 | 16 | 16 | 16 | 16 | 14 | 18 | 20 | 18 | 16 | ||||||
专 | 专 | 1 | WD101 | 基训 | 198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2 | WD104 | 剧目 | 648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3 | WD114 | 乐理 | 144 | 2 | 2 | 2 | 2 | |||||||||||
专业 | 1 | WD103 | 中国民族民间舞 | 648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2 | WD102 | 毯子功 | 612 | 4 | 4 | 4 | 4 | 4 | 4 | 2 | ||||||||
专业选修课 | 1 | WD112 | 化妆基础课 | 36 | 2 | |||||||||||||
2 | WD113 | 形象礼仪课 | 36 | 2 | ||||||||||||||
综合实训 | 540 | 6 | 6 | 6 | 6 | 6 | 在校期间共540节 | |||||||||||
顶岗实习 | 540 | 30 |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5040 | 16 | 16 | 24 | 24 | 22 | 22 | 28 | 24 | 26 | 24 | 24 | 30 | |||||
每周总学时数 | 466 | 34 | 34 | 40 | 40 | 38 | 38 | 42 | 42 | 46 | 42 | 40 | 30 | |||||
每学期总学时数 | 8388 | 612 | 612 | 720 | 720 | 684 | 684 | 756 | 756 | 828 | 756 | 720 | 540 | |||||
修业总学时数 | 8388 |
八、实施方案
(一)师资队伍
(1)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为1:14.4;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艺术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8%;高级职称达到17%;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1.1%,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所占比例达到61%。
(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9%。
(3)专业教师应认真践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关心爱护学生,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如理实一体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完成教师业务培训和专业实践任务,终身学习,开拓创新。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和考核,每学期承担不少于72学时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舞蹈教室、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应达到下表所列要求。
教学功能室 | 主要设备名称 | 数量(个/架/套) | 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
实验剧场 | 专业舞台灯光系统 | 1 | 数字灯光控制台、≥2000W的常规灯具、LED效果灯 |
专业舞台音响系统 | 1 | 数字音频控制台、≥2000W的功放、扬声器、数字周边 | |
舞台地胶 | 150m2 | ≥1.8m×4mm | |
舞蹈排练厅 | 立式钢琴 | 1 | 118M+及以上 |
地胶 | 100m2 | ≥1.8m×4mm | |
把杆 | 3 | 木质4m×5.5mm | |
多媒体系统 | 1 | ≥3000流明量投影仪 | |
音响系统 | 1 | 数字音频控制台、≥2000W的功放、扬声器、数字周边 |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设施是海南省歌舞团、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等等,演出舞台设施设备要求同校内实验剧场。
(三)教学资源
参照各大舞蹈专业院校舞蹈专业教材、多媒体影音设备配备。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生入学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因中国舞表演专业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台湾宾果,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尝试教学改革,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专业技能课,推行演学结合、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要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强化对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根据专业特点,加强教师的专业示范和个别指导,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中国舞表演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确保专业教学既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建立适应中国舞表演专业特点的评价办法,实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评价实行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由专业院团艺术家、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评价;公共基础课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根据需要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的赛事规程引入教学评价中,将教学、舞台实践、比赛有机融合,在参赛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使技能大赛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一般为考试课程。文化课、专业知识课应推行教考分离,文化课参加全省艺术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统考,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专业技能课可实行统一考试,集体评分。
(六)质量管理
根据中国舞表演专业和学生年龄特点,加强专业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专业教学的安全保护措施,建立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机制,研究对集体、小组和个别课等不同课堂形式的管理办法,确保课堂技能训练的合理密度和强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院团合作,优化学生入团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改进中国舞表演专业教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九、毕业要求
毕业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所有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主要接续专业如下:
本科: 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学、舞蹈编导。
高职: 舞蹈表演。
上一篇: 三年制琼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篇: 四年制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